骨科,我的,脊柱,他的,外科

提問: 韋以宗的簡介提供下,謝謝! 問題補充: 越詳細越好,比如獲得過哪些獎項啊什么的,謝謝了 医师解答: 韋以宗簡介====================================================  韋以宗,男,1946年10月出生,廣西平南縣藉,主任醫師,兼廣州和諧醫院整脊科特邀專家、廣西中醫學院骨傷科研究所、長春中醫學院國際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亞健康分會副會長等職。  先后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廣西自治區科技成果二等獎;全國重大中醫藥科技成果(部級)乙級獎;1984年為廣西自治區重獎四名突出貢獻知識分子之一;1988年獲全國省市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98年獲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999年榮獲吳階平副委員長頒發“廿世紀接骨學最高成就獎”;獲2003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學術著作獎。主要論著====================================================  韋以宗目前著作共9本,總計730萬余字,發行量達14萬多冊。其中《中國骨科技術史》(1983年)填補了骨科領域的空白,已收編為大專院校教材,被譯成日文教科書。  此外,韋以宗先后點校、校釋出版了《理傷續斷方》、《外科集驗方》、《秘傳外科方》(1990年)、《跌損妙方》、《救傷秘旨》(1886年)、《回回藥方折傷門》、《永類鈐方風損傷折》、《秘傳傷科方書》(1995年)。1988年,由韋以宗任總編的我國第一套骨傷科教材《中國骨傷科學》10卷本出版;2001年,《中國骨傷科學辭典》出版; 2003年《現代中醫骨科學》出版,均任總主編。   截止目前,韋以宗在國家級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篇,其中《中藥治療開放性骨折》榮獲地廳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前臂骨折、肱骨髁骨折、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論文發表后,被《中國接骨學》引用,并編進了《中西醫結合骨傷科科學》教材。對中國整脊醫學歷史文獻、傳統整脊手法機理及適應癥研究和脊柱機能解剖學、生物力學研究,創造性地提出圓筒樞紐學說和脊柱平行四邊形理論和椎體板塊移動椎曲論,并取得非手術治療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脊椎滑脫癥的成功。美國報刊轉載有關論文并以英文版在期刊刊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于2003年起,將韋以宗所研究成果列為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舉辦全國整脊學高級研修班,已培訓主治醫師以上學員200多人(外國學員12名)。《中國整脊學》====================================================  本書填補了我國整脊學研究的一項空白,使中醫整脊上升到一個新的科學平臺,促進其現代化的發展。  作者韋以宗教授運用傳統醫學思維模式和現代科學研究的方法,發掘整理中國傳統醫學整脊學的理論經驗,從脊柱的功能解剖和運動力學研究作切入點,創造性地論證脊柱四維彎曲體圓運動規律,圓筒樞紐學說、脊柱輪廓應力平行四維平衡理論和椎曲論運用這些理論詮釋傳統整脊療法的科學原理,并使之規范化:提出理筋、調曲、練功的三大治療原則,手法、針灸、內外用藥、練功康復的四大療法和八大整脊手法的中國整脊學的治療學 全書重點介紹在這些新理論指導下,診療脊柱常見損傷疾痛的經驗,尤其是作者研究發現頸椎病新的病因學說,上痛下治的新方法:研究發現人類腰曲形成的機制,并據此運用凹維調曲法,解決頸、腰椎傷痛力學紊亂的臨床難題 全書圖文并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對常用的手法和常見的疑難痛,附有臨床的經驗教訓的醫案,是一冊既有中國傳統醫學特色,叉有現代科學理論和臨床實用價值的中國整脊學。  本書可供中西醫骨科、脊柱外科、推拿科臨床、科研醫師、中醫教學工作者、中醫院校學生、運動醫學研究者、西醫學習中醫者參考。主要貢獻====================================================  自1970年進修中醫骨科后,在縣人民醫院開設了30張病床的骨科,是當時全國少有的縣級醫院骨科。1978年調廣西自治區醫院外科工作,1985年成立骨傷科研究室任主任,1986年在韋以宗教授的建議下,成立廣西自治區中醫骨傷科研究所,韋任法人第一副所長。由于骨傷科后繼乏人,韋以宗于1985年團結全國專家,成立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學院,在28個省市自治區設34個分院98所輔導站,經四年努力,培訓了6千多名骨傷科醫生,緩解了社會的急需。同時,創辦了我國第一份《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該雜志為全國科技核心期刊,韋以宗教授擔任主編8年。1986年,韋與施杞等專家促成中華中醫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的成立。  1993年韋以宗教授出國辦學,為東南亞各國培訓195名骨傷科醫師,獲馬來西亞衛生部長表揚。1997年9月,韋聯合18個國家地區骨傷科界,在吉隆坡成立“世界中醫骨傷科聯合會”,后于北京、澳大利亞悉尼、香港和德國美因茲召開第二、三、四、五屆世界大會,出席代表達3000多人次,聯合會會員發展到1200多人,包括24個國家地區。各屆大會論文集和雜志發表論文548篇,促進了中醫骨科在世界的普及提高。同時,創辦了《世界中醫骨傷科雜志》美國中英文版(1999),任總編。2003年,中國唯一以報導世界杰出華人新聞人物的《中華英才》雜志以“白衣風骨氣自華——為了維護民族脊梁骨氣,他嘔心瀝血編著中國骨科技術史,并牽頭推動中醫骨科走上世界;為了維護人類脊梁骨氣,他潛心研究發明一說二論,令澳洲整脊專家驚贊中國整脊了不起”為題,報導韋以宗“傳中醫理念,揚中華骨氣”“淡泊名利,博愛做人”的事跡。相關報道====================================================央視國際 四十年前 他立志要做一名醫生 韋以宗:醫生的責任就是救死扶傷,那時候沒有那么多想法,就是怎么樣提高自己的技術把病人醫好。 四十年后 他潛心研究 努力讓中醫走向世界 韋以宗:在學術上來講,在醫療技術上不管你是中醫西醫,醫好他的病才算是好醫。 為了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 他沉醉于中醫的魅力之中 韋以宗:我只是個責任感,實在在我是個責任感! 人物身份: 韋以宗 58 歲 北京光明骨傷醫院 院長 四十年前,當韋以宗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醫院的一名醫生時,并沒有想到四十年后,在北京他會有一家屬于自己的醫院。 韋以宗:我們那時候醫生的責任就是救死扶傷,那時候沒有那么多想法 ,就是怎么樣提高自己的技術 ,把病人醫好。 今年58歲的韋以宗出生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的一個小山村,從小就家境貧寒的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當一個醫生,能讓窮人看得起病。 韋以宗:因為我7歲的時候,我的母親和我的哥哥病了一場,那時候對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請了很多醫生醫不好,而且有的醫生漫天要價,家里沒有錢他不給醫,所以當時我就下決心,我長大一定要學醫,要當個窮人的醫生。既要醫好病人,也要減輕窮人的負擔。為什么學中醫呢,就是我有一個伯父他本身是個跌打醫生,所以我受他的一些影響,我認為中醫比較簡便一點。 1968年,韋以宗從中醫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平南縣醫院工作,那時的縣醫院中西醫并不分家。 韋以宗:正好我在縣醫院的時候,我是和普通外科在一起的,膽囊切除、胃大切、剖腹產都做過的,所以我那時候就是一個外科醫生。我到區人民醫院的時候,衛生廳的介紹信說我是縣醫院的外科副主任,所以他們都當我是西醫,后來這本書出來他們才知道,老韋還是中醫的呢。 這就是曾改變了很多人對韋以宗看法的那本書——《中國骨科技術史》,說起寫這本書的過程,還要得益于在縣醫院那段中西醫不分家的治療經歷。 韋以宗:因為我們在醫院里面,輪流值班的。一到值班急診的話,你什么病人都看,而且還要出診,有時候鄉下的病人來不了的話,要你出診,背著個藥箱,坐個自行車就去了。我記得很深刻,那時候經常是半夜三更,沒有燈,拿個手電筒往鄉下跑。 縣城清貧而有繁忙的日子并沒有影響韋以宗治病救人的熱情,盡管從事的并不是純粹的中醫專業,但縣醫院這個小天地卻給他提供了一個廣泛實踐的舞臺——將中西醫結合起來進行治療,尤其是在骨傷治療方面,韋以宗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1974年2月,當他有幸被派往廣西醫科大學進修西醫骨科時,撰寫一本關于中醫骨科發展專業的歷史書,填補中國中醫學空白的想法讓這個來自縣城的醫生久久不能平靜。 韋以宗:在當時萌發寫《中國骨科技術史》,就是因為在廣西醫學院進修骨科的時候看了大量的西醫骨科的著作,后來我發現我們祖國醫學這方面的文獻很短缺、很零散,連一個這個地方斷或者是骨折都用洋人的名字命名的。所以我當時說,難道這個骨折都是從太平洋漂來的嗎?所以我就懷疑,我就不相信我們祖國醫學兩千多年對這個骨折都不認識。當時就有人諷刺我了,說韋以宗是太狂妄了,在一個小小縣醫院想寫一個國家的一個專科史,但是他們這樣說,我不在乎這個,因為我認定了這個事情。醞釀了三年之后,韋以宗開始動筆,在廣西醫學院,廣西玉林醫學情報所的圖書館,他查閱了大量關于中醫的歷代文獻和有關的歷史文獻,白天工作忙沒空,就利用晚上的時間,一年多地筆耕不輟,這本足以填補中醫骨傷歷史空白的《中國骨科技術史》的初稿在一個縣城普通醫生的筆下問世了。 韋以宗:我越寫就越興奮,怎么興奮呢,因為剛好發覺祖國醫學這方面的古籍文獻的時候,就等于你去考古挖寶一樣,你發現一個寶貝一樣,你說你那個心情怎么樣? 然而,當韋以宗滿心歡喜地拿著這本三十幾萬字的成稿想要出版時,卻遭到了出版社的拒絕。 韋以宗:我記得很深刻的,他說我們廣西這個地方,本來科技文化比較落后的,他說韋以宗醫生,你的想法挺好,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一個學科史是那么簡單的,當時帶我去的一個我的老師姓林的,出門以后和我說了一句話,他說以宗你聽到沒有,人家在說廣西人寫不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學科史,這句話我一輩子都記得。 一直到四年之后,在時任上海中醫學院教授的施杞先生的慧眼推薦下,《中國骨科技術史》才得以出版 。如今,這本書不但成為國內大中專院校中醫學的教材,還被翻譯成日文,進入了日本中醫教學的課堂。也是在這本書之后,人們才知道,原來,韋以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醫。 此后的日子里,榮譽接踵而至,先是圖書獲得國家優秀科技成果獎,然后是作為有成就的知識分子,韋以宗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獎勵。 韋以宗:后來最大一個意外就是那時不是說重獎知識分子,廣西后來就選了四個知識分子重獎,就把我選上了,用他們說的是十年寒窗無人,一朝成名天下知了。電視也報了,但這都不是我的初衷,原來沒想著這種。 在這之后,韋以宗又開始了他的第二本書《中醫骨傷科學辭典》的創作。 韋以宗:因為這個辭典涉及很多古漢語、古代的名詞,我們這代人如果不把這個辭典寫好的話,到你們這一代很困難,為什么呢,繁體字你們都搞不清楚。另外一個,我們現在講究中醫要走向世界,傳統的東西、古代的東西首先在我們中國自身、自己認同,你不能叫外國人認同你。如果我們中國人自己看不懂自己祖先的東西,你怎么把祖先的東西拿出去給外國人看。 2001年,在60多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由韋以宗擔任主編的100多萬字的專著《中醫骨傷科學辭典》問世了。 如今,韋以宗的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在發掘古代骨傷科學歷史,而是在進行整脊學方面的學術研究,他希望自己能將骨科治療方面的經驗加以總結并進行科學的闡述,他也希望他的論述能被世界醫學界予以認同。 (由CCTV-1《東方之子》供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ay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