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我的,抑郁,她的,自我

提問: 我有抑郁癥很多年了,有沒有一下就可以搞定的?天啊,幫幫我。 問題補充: 見了不少咨詢師,總覺得不太如意,心里的問題還在。有沒有可以一下搞定的,這樣下去,還要試多少個咨詢師? 医师解答: 我是在廣州的張老師那里看的抑郁。基本上我去他那里面談了7個小時,感覺就好多了。我這里有篇他對抑郁的看法的文章,附在下面,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張功和老師談抑郁癥問題一:能談談為什么現在患抑郁癥的人很多,抑郁癥的起因是什么,跟個人的因素有什么關系? 答:抑郁的起因主要是現實壓力,如工作、情感壓力等。現代人各種欲望、觀念比較多,沖突也多,因此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爆發抑郁。另外,跟個人長期以來成長過程中積壓的情緒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有關系,也跟個體的人格基礎有關。比如個體原有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一直以來處理各種挫折所帶來的情緒的方法等。生活事件并不必然導致心理疾病,是否導致疾病跟他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礎水平,個人對自己狀況的理解有關,如通過大眾傳媒給自己帖上抑郁的標簽,就會加重抑郁情緒的反應。 問題二:抑郁患者通常自我力量比較弱,這個弱的自我是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那么,通過短期的幾個小時的咨詢,就能讓患者的自我慢慢變得強大起來嗎? 答:根據我多年來的咨詢經驗,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患者陷入抑郁情緒,不能自拔,那么我們可以在咨詢過程中幫他處理成長過程中的情緒,使他的情緒得到很好的疏導和表達。另外,幫他建立起合理的認知系統。其實,自我力量越強大,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上來說就是對外界事件的認知越理性越合理,一個健康的自我評價不會依據外界。很多人一直以來依據外界加給自己的評價來支撐自我,向外界要求支持的力量太強了,才會導致抑郁。比如突然失戀了、離婚了,原來舒適安全的環境,外界帶給他心理的支持缺失了,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問題三:聽你這樣說,建立合理的認知系統是可以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但人是有習慣性的,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雖然知道有些觀念不合理,可當遇到應激事件,習慣性的又會采取過去舊有的不合理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這怎么解決呢? 答:從咨詢的技巧來看,我從不會告訴來訪者哪些認識不合理,哪些認識是合理,也用不著告訴他們,而是慢慢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某種看法會帶來什么情緒,你愿意選擇這個看法,你就要接受這個情緒,不是說要他改變。其實來訪者的意思是想擺脫情緒,但他用不著去擺脫情緒。打個比方,她選擇了我必須要得到丈夫的愛,不然我就要痛苦,那她就等于是選擇痛苦了。因為當她的選擇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她就會痛苦了。她看清楚了,就知道我的痛苦來源于我有這樣的一個想法,而這種想法得不到滿足。如果是丈夫的愛對她可有可無的話,你想她還會感覺痛苦嗎?不,她就不會感覺痛苦了。 我不會讓來訪者改變什么,我只是讓他接納這種狀況。就好象抑郁癥患者,他們痛苦得想自殺,一般不懂心理學的人會勸他要堅強,不要自殺,而我不會這樣說,我會說你為什么想自殺,是因為你痛苦,他就會認同我的觀點,他就是太痛苦了。那你是想解決痛苦還是想解決自殺問題呢?那他就分得很清楚了,他來找我們是想解決痛苦問題的,如果痛苦解決不了,就想自殺。這樣我們就可以探討痛苦的根源在哪里,痛苦的根源肯定是跟心理因素有關。他在來之前他肯定不會這樣想,肯定覺得跟外界有關,一直是認為比如說是我的生活事件、外界的打擊給我造成這樣的狀況,他開始帶著這樣的想法的時候,我們要讓他認識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這是很容易的,如果讓他跳出來看其他人,不看自己的事,他是很容易認識到他的痛苦是來自自己的內心跟外界無關。他認識到后,要接受這樣的觀念還需要個過程,這就是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要完成的。我是認識到我的痛苦來自內心,跟上司的批評、丈夫愛不愛我無關,甚至我的生活條件比很多人都要好很多,我痛苦是我自己的事,與其他事件無關,但我確實是痛苦,那我為什么解決不了呢?這就是心理咨詢要完成的工作,這個過程,就我個人而言,大概需要6個小時就可以了。 很多來訪者一來就會說我失戀了、我跟先生離婚了、我失業被炒魷魚了、我很痛苦等事情,而反映在我的腦海里的不是這些事件,而是這個人為什么遇到這些事件會痛苦,我想的是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會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去研究,讓他意識到他如果放棄自殺行為的話,他就愿意與我們一起去研究這個問題。如果你不愿意放棄自殺行為的話,從人道的角度上,我們不希望你自殺,但是我們沒有能力阻止你自殺,誰能跟住你呢,你想自殺可隨時隨地,你的家人也不可能24小時保護你。我是希望你能放棄自殺的行為來探究一種科學的解決心靈痛苦的方法。我都會跟我的來訪者這樣交代,而且一般被他人診斷為抑郁癥的來訪者來找我咨詢,我都會誠懇交代對方如果你沒有走出痛苦之前,你一定要與我保持聯系,我是很有力量很有能力幫你解決這些問題,我會給對方這樣的信息信號。另外,我也會跟他們的家人、親屬簽定協議,他們這段時間是很不安全的,他的求助動機不是很強烈的,有可能在痛苦之下失去理智產生自殺行為,這段時間你們要幫我監護好他,我想根據我的咨詢經驗,這個時間不會太長6-7個小時就能解決,當然,幾個小時不會放在幾天內。 問題四:意識到痛苦來源于什么地方,但還是痛苦,該怎么辦呢? 答:意識到還是痛苦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了這種觀念就選擇了這種情緒表達,那么你為什么一定要這樣選擇呢?這種選擇就是固著于某點、某個觀念,不放棄,那我們就要探索你的成長經歷了,這跟你個人從小的生存環境、在環境互動中給你帶來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 “我就是要愛他,得不到他我就是痛苦”你為什么會這樣呢?你不可能一來到這個世上第一天就是這樣吧,你沒認識他之前也不會這樣吧,你說是不是呢?這又是我們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你為什么非要愛他而不愛“他”呢?為什么沒有他就活不下去呢?這樣,我們就會談論她的生存環境,在跟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她是怎樣認識、怎樣表達、怎樣處理的,就好象很多人說我采取了很多方法來解決我的問題,我就會讓他把用過的方法列出來,懂心理學的一眼就能看出她用的方法起到什么效果,有的時候起的效果還不如意,還有些治標不治本,不懂心理學有的時候還會起反作用。比如朋友安慰你,叫你不要自殺,沒什么等,這會加重你自殺的念頭,會讓你更找不到自我認同的感覺,其實這個時候會削弱你的自我力量。他安慰你,叫你不要自殺,他是不是對你這種想法、這種欲望沒有給予足夠的認同,沒有足夠的認同就會削弱你的自我力量。 人來到世上,首先有的是生理的自我,慢慢從社會自我發展到心理自我,那么那個自我是怎么來的呢,當然也是從外界接受自我的評價,然后轉化為自我認同,這個自我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而你還停留在社會自我的階段,還沒發揮真正的自我,這個時候接受這種信息,對她來說是雪上加霜的行為。比方說有的人老公不愛她了,她很痛苦,跟朋友傾訴,朋友分析她這樣的老公不好,你說這不是加大她的痛苦嗎?更加削弱她的自我力量,所以她才不能自拔了。我曾經接受一個個案,她老公跟一個她認為不如她的女性發生性關系,她就痛苦的不得了,對她的老公是又愛又恨,她跟她嫂子講,她嫂子說這樣的老公離掉他,你又年輕又有工作,怕什么呢?她又跟媽媽講,媽媽說不要離掉他,還跟她講道理毛澤東都會犯錯誤,這是最典型的例子。像這樣的個案,你說對她來說又有什么用呢?她就是這樣因為生活事件導致極度的壓抑極度的抑郁,最終導致軀體疾病,軀體疾病的出現又會加重她的生理反應,自己的社會功能受到影響不能上班,這樣,她的很多需要又不能得到滿足了,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她也會很痛苦,這跟她本人的愿望、本人的需要背道而弛。 問題五:有的嚴重的抑郁患者,他思維聯想緩慢,表達也很緩慢,甚至不說話,沒有能力與你探討痛苦的原因,這樣也是6-7個小時就能解決嗎? 答:一般情況下很難一下子就嚴重到這個程度,都是有原因的。這個還需要了解它的原因,她能夠說出一兩句話來,她就在表達在傳遞。比如,她一來說,我不想說話,不想說話就在表達,我會問,你為什么不想說話呢?你是不是覺得很痛苦呢?“你是不是覺得很痛苦”這就在幫她宣泄情緒,我說你不用說話,你就坐一坐,你就坐一個小時,就回去,好不好呢?她就點點頭,這也是在表達。這個時候她慢慢的就會恢復起來,這是很簡單的問話技巧。我知道你很痛苦,你不想說話是太痛苦了,是嗎?太痛苦,你在用這個詞的時候就在幫助她,你太痛苦,你就坐一坐,你接納她,她處于哪種狀態都是接納的,你坐一坐,不想說話,沒關系,你坐一坐就回去,你現在什么都不用想,都交給我。 我經常打個比方,抑郁癥患者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掉到河里了,我們要救她,不救她她就會死,她會沉下去,那么我們要怎么去救她呢?首先我們要丟個救生圈給她,然后過去抱著她,接下來的就是要求我的游泳技術要很厲害,不然就會沉下去,會死掉。但是如果我一直這樣抱著她,我也會死,我再大的力量也不可能把一個人抱了那么久以后還可以把她抱到岸上去。因此,這個時候我們要鼓動她,就好象你坐一坐,說兩句話也行,你要鼓勵她手腳要動一動,亂動也行,只要你在動,我就可以教給你游泳的技術,什么時候抑郁癥好了呢?就是她學會了游泳,跟我一樣,在大海里面大風大浪都頂得住,那就好了。 這個時候我再輕輕地給她點力量。如果給太多的力量,我也受不了,我天天做那么多來訪者,那我自己就得抑郁癥了,我還要去找督導。現在,我不需要,根本就不需要,我很明白我在做什么,我是給她一些技術,最終是靠她自己,她游泳的技術會越來越好,最后她就解決了。遇到非常嚴重的,治療的時間會稍長些,11-14個小時左右,不過這些都不要緊,心靈的發展成長是個終身的過程,我只是給她指了一條路,一個方向,我也在不斷發展,我也還會不斷遇到生活中的挫折。 問題六:強迫癥患者求助動機比較強,抑郁患者比較弱,同樣是痛苦,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反應呢?而得了抑郁后為什么患者又很難靠自我的力量走出來呢? 答:強迫久了會得抑郁,強迫會損害他的社會功能,這違背人了的本性。比如,工作效率不高,得不到別人的愛等等,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話,會覺得自己很無助很無能,這樣的想法會加重抑郁。 焦慮為什么也會變為抑郁呢?焦慮是動機過于強烈。為什么會焦慮?我過于想成功、過于想怎么樣,就會很焦慮。比如明天領導要找我談話,我為什么很焦慮,因為我想在領導面前有好的表現,為什么想要有好的表現呢,因為我想要獲得某些東西,比如領導給我權利,給我錢等等。動機過于強烈就會導致焦慮,而焦慮就會導致在臨場上能力得不到較好的發揮,會抑制能力的發展。能力被抑制發揮的不好,這跟他本來的愿望不相符,與本來的愿望背道而弛。 如果我天生就是個渾渾噩噩的人,我反而不會焦慮,那也就不會抑郁了。因為過于焦慮而導致能力得不到發揮的話,他怎么解釋呢?他會覺得很無奈,覺得很無助,這就是抑郁了,抑郁就是我們講的心情低落。可以這么說,抑郁患者通常是焦慮、強迫患者通過自身不斷努力仍無法得到改善,處理而使癥狀進一步深化的結果,或者說是挫敗感積累過多的結果。但是,不管怎樣積累,挫敗感的產生都跟個人的認知系統有關,或者跟人格的自我完善有關,跟他內心是否飽滿,是否有缺失有關。原來是過分自信、相信自己,現在是過分自卑了,或者他會泛化到對別人也不相信了,所以他也不太相信別人能治好他的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ay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